許多人一聽到中藥,聯想到的第一印象就是「很苦」,在心裡產生排斥的反應
使大家優先選擇西醫,然而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發生
難道中藥真的就是苦的嗎 ? 那造成苦的原因是什麼 ?
西藥就不會苦嗎 ? 有辦法可以改善嗎 ?
這次 懋霖 Mawlink-創新漢方 準備了詳細的資料,讓大家都能瞭解中藥的「苦」衷
中醫的治療理念
中醫主張「食療」,透過攝取食物內的不同營養,補足人體缺乏的養分,得以增強活力與免疫力,改善身體狀況,藉此根治致病原因
藥材的原料
中藥材成分大多都是以植物或動物為原料所製作,而具有功效的藥材大多含有生物鹼等成分,會帶有苦味與澀味
其實西藥也會有苦味(內含有機鹽和無機鹽類),但透過加工製作成膠囊與藥錠後,藥物不會經過味蕾,也就感受不到苦味
中藥都好苦?
中藥一共分成辛、甘、酸、苦、鹹共五味,但並不是全部的藥都是苦的,如甘草為甜、山楂為酸
事實上,苦與其他四味相比又較為厚重,會掩蓋過其他味道
此外,比起其他味覺,人體本身就對苦味較為敏感,加上生物本能會避開、討厭苦味的東西,造成了大家都覺得中藥很苦、不喜歡吃中藥的情況
應對辦法
俗話說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,還是有些辦法能幫助服用中藥的
- 長苦不如短苦
控制服藥速度,如果儘快將藥喝下去,能縮短藥物在舌部的停留時間
而如果喝藥的途中停下來,容易因藥味發生嘔心感,難以將剩下的藥服完
- 避開敏感區間
舌根對苦味最為敏感,喝藥時儘量將藥物直接送入喉嚨,可以減少對苦味的感受
- 適當的溫度
人體味覺最敏感的溫度約在30℃,大於或小於30℃都會變得遲鈍,能夠降低苦味的不適,建議可以在開藥時一同詢問服藥的相關資訊
- 服藥時閉氣
當喝的中藥的時候閉氣或捏著鼻子,由於嗅覺被封閉,只剩味覺的單一信號,苦味的感覺會減少許多
- 能加「糖」嗎?
味道同時也代表著療效,中藥的「味」如果改變了,其功效也有可能跟著產生變化,而影響到療效,因此不能在中藥裡隨意添加糖份,應先詢問相關醫師的專業建議
結語:預防勝於治療
正所謂「良藥苦口」,有功效的藥材其成分本身就會帶有苦味,如果隨意改變味道則會影響到效果
藥是給有病症、需要的人服用,如果我們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,預防疾病的發生,就能避免喝下苦藥